太爱才,江苏公招信息查询平台。

看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精彩7篇

时间:2023-07-19 13:33:45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三傻大闹宝莱坞》,起初刚听到这部电影的名字的时候,感觉这无非就是一部搞笑的电影。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7篇《看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一

《三傻大闹宝莱坞》虽然是一部接近三个小时的长片,我还是一口气就看完了。或许是长期淫浸于美国大片,我对印度电影并没有很高的期许,也没想过这部片子能带给我感动和思索。待电影完结时,我发现自己已泪流满面,为了友情,为了人生,为了这部被我误解的难得一见的好片。

与其说这部电影的线索是寻找兰彻,毋宁说是寻找生活的真义。查尔图想要知道的是兰彻的生活的结果,而我们看重的是兰彻人生的过程。同在帝国理工大学,在高强竞争压力之下,当大多数人为了以后的好工作、高工资、豪宅、美女而压抑、纠结、苦痛时,兰彻却为了兴趣而快乐地学习着,热衷于知识的应用,从不在乎金钱和名利。这种达观和淡薄的态度,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现代社会高压力的阴霾,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深沉思索。

“没人会记住第二名”、“为了自己的成功,你必须把把别人挤下去”校长病毒不断强化这些观念,力图灌输给学生赤裸裸的丛林竞争原则。于是有了查尔图这类标杆学生:每天十八小时的学习,自私谄媚,幸灾乐祸,对别人漠不关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完全是一个模板和工具。更多的人则生活在压力和恐惧中,于是不断有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中国的情形并无二致,在经济现代化的大潮中,竞争的白热化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大的区别。从出生开始,甚至在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承载了太多父母和社会的期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有胎教,所以我们三岁要上幼儿园,四岁要去英语班,五岁得去绘画班,六岁得去钢琴班……,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们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我们只能学别人认为有用的东西,追求别人都在追求的东西,过着别人想象的生活。但在夜深人静时,我们的心却在低泣:这是我自己的生命,这一次的生命我本当为自己而活啊。生活的悲喜如水中的鱼儿,冷暖只有自己知道,光鲜外表下内心的苦痛又有谁能知解呢?

“知道我为什么总拿第一名吗?因为我喜欢机械”兰彻是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如此简单又如此困难。因为热爱,兰彻会废寝忘食地做科研,会开创性的想问题,会有意识的运用知识于实践。知识于他不是敲开金钱权位的手段,他从不为了成绩和工作而学习,知识本身于他就是目的和乐趣。这在一个世俗的世界已越发稀有和珍贵,所以兰彻成功了,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则仍在欲望的深渊里苦苦攀爬、深深沦陷。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二

现代社会节奏太快,越来越多的人们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也许你会在深夜呐喊: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要逃离。可是第二天闹铃一响,重又按部就班地面对现实的压力。

现实就是难题,稍有不慎就会堕入深渊。而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就深刻地、有针对性性地阐述此问题,也引人深思:

首先是乐观:在电影中主人公兰彻曾多次提到这句话“All is well”,也正是这句话,让他们解决了很多的难题,并从困境中脱身。这正像电影中说的那样:这不是盲目乐观,这是为了让你面对难关时有更大的勇气。正因兰彻他们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才有后来人生的成功。

其次是决定友谊与婚姻的贫富。

再者关于教育,这是该部电影最能给年轻人启示的一个方面。主人公用自己的方式讽刺了学校机械化的教育并尝试改变这种体制,为此他被赶出了课堂,甚至差点退学。但是他还是次次考全校第一,最后就连一直不喜欢他的校长,都承认了兰彻是他见过的最优秀的学生。电影中的消音器就是兰彻的对立面,是机械化教育下的产物,虽然消音器步入社会后很成功,但是失去了创造力,永远没有自由。而兰彻,成为了一名科学家,同时还以自己的方式教导着他的学生们。在某种意义上,他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这部电影初看捧腹大笑,再看感人至深,三看才会明白其深刻道理。它直指现实的弊端,毫不留情的以喜剧的手法讽刺了当今的教育制度、阶级差距和人性等。当影片结束的时候,你会回想自己的校园生活,寻找存在的共鸣点。你可能会为自己当时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事业而后悔,也可能会为自己走对了路线而自豪;你可能会对当初为了梦想而拼搏的自己骄傲,也可能会为当时没有努力的自己懊恼。总之它能让你思考自己曾走过的路,这大概就是作品魅力所在。

每个人都想成功,那么就问问自己,你对你的事业有足够的热情吗?你在面对困难时选择放弃还是乐观地说“All is well?”你会尝试去改变你所不喜欢的现状吗?你真的付出足够努力了吗?如果你都做到了,那么恭喜你,成功之路已对你开放,胜利就在前方。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篇三

星期六晚上,我们全家去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三傻大闹宝莱坞》。不要被它那傻傻的名字所迷惑,这部电影还教会我许多道理呢!

这部电影的故事十分吸引人。在印度帝国理工大学有三个特殊的学生分别是兰彻、阿尔法、兰乔。兰彻是一个优秀又乐于助人的学生,爱动脑筋、勇于。阿尔法爱摄影,但家里逼着他学工程学。兰乔家境平凡,但他压力很大,总学不好。教授教育理念就是考好成绩,只求好成绩,不求创新。“臭屁王”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十分,但他只会死记硬背。一天,兰彻看见教授在骂一个学生,并把他的一个模具扔进了垃圾桶里。这个学生十分生气,便自杀了。兰彻看不下去了,就死搅蛮缠这要给教授讲教学的道理,教授十分讨厌他。臭屁王只会死,虽考试成绩好,也闹出了很多笑话。于是“臭屁王”约定十年后在当初侮辱他的地方见,看看谁更。转眼十年过去了。阿尔法是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兰乔的创新使家境脱离了贫困,兰彻是一个,有着400多个专利。当“臭屁王”拿出一份失败证明给兰彻签名的时候,才发现是自己不是最成功的。因为如果没有兰彻,“臭屁王”也不会这么成功,因为“臭屁王”的一些技术都是兰彻给的。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分数好并不一定最后成功,只要创新就成功了。还有我觉得如果学不的专业,周记,再怎么优秀也不会成功。

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四

很少看印度电影,毕竟不是电影狂热爱好者,练英语听力更不会选择只有拙脚英语口音的印度电影。但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看了这部电影。观影结束,对朋友有着发自内心的深深的谢意。

我不能就简单的以一个“好”字来评价这部电影。它带给我的震撼与感动远远超过了我之前看任何一部电影过后的动容。《三傻大闹宝莱坞》——很怪的片名,近三个小时的片长,有喜有泪,这部电影的经典之处,在我看来,是融入了生活,升华到了人性,总能把那些触动人心的东西演绎的淋漓尽致。

一座顶尖的大学,一群特立独行有着奇思妙想的人,总想去突破传统的禁锢,也有了实质性的进步。是的,社会浮躁,我们也浮躁,总想特立独行,但现实的生活使我们不可能那样去做,很多时候只能沿着那特定的轨道或被牵着鼻子走,因为社会的惯性告诉我们,我们必须怎样活着必须不怎样。展现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永远都是亲朋的期许,生存的必须,努力的艰难。这部影片中讲述的”做自己“也许才是人生终极的成功,故事中融入了亲情,爱情,友情,虽然很曲折,但最终都近乎完美的实现。影片最后三个大学时代的好伙伴在海滩上自由奔跑,蓝天白云和海洋,一切都那么美好。然而电影终究是理想主义的美梦,若在现实中演绎,除了成功,更多的是荒谬!

现实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完美结局。很多东西,总会有一些遗憾。但完美并不能因为现实的残酷而否决这个电影——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我们必须去努力做到的心态。毕竟,乐观,能够让我们在生活里找到快乐,如同电影中的兰彻,家境贫寒,代替富家子弟上学,调皮捣蛋却一直成绩优异,但也因为自己的特立独行在学校里受到许多不公平待遇,而他总是用那句“Alliswell”来化解一切烦恼。转头,又是笑脸与晴天。

电影中的经典台词—Alliswell,这句话总展现于整个故事中,包括最后唤醒那个刚出生的婴儿,有点虚构,但展现着一种心态,一种对待生活乐观且自由的心态。不过生活中不管发生什么能淡定的拍着胸口说声Alliswell,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不能“做自己”,总能说声“Alliswell”也是好的!

我想,这就是乐观,这就是我们应该面对生活的态度。

印度电影总是绘声绘色,让我从开头笑到了结尾。刚开始是因为剧情,而最后,是因为对人生的深思。

生活总是要面对的。而只有乐观,才能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出彩。

三傻的故事只是一个理想,但对我们而言,那正是我们需要追求的,一个目标。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篇五

影片中,体现了太多人物之间的纠葛。有纯洁的爱情,有真挚兄弟情;也有父子两辈人之间的交锋,有对世俗的抨击,有对教育方法不满的抗争。

三傻之间的兄弟情。人与人之间感情,是需要一起经历风雨,一起走过荆棘,一起迎接曙光而慢慢累计。很羡慕他们一起闯祸一起承担后果,三人成为彼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互理解,相互指出缺陷,一起面对自己的短板,一起成长,彼此成为独立的优秀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生活环境真的很重要,每个个体都是他所在社会环境的产物。得一良友,遇精彩人生。交友不慎,则后患无穷。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航道,让他们找到了自己。

两辈人之间的交锋,体现于父亲,也是现实的写照。很多父母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从未真正关注过孩子内心自己的想法。孩子一出生就指定了人生方向工程师,使其抛下自己的思想,如同走肉躯壳一般为父母而活。

我为你所做的事都非虚情假意,我一向听你话,哪怕一次,让我聆听自己的声音。求你了爸。

父亲:去活出你自己,我的儿子。

看到这里,眼泪不停打转。一者是为两辈人思想碰撞,父辈屈服,真正照顾到孩子自己的想法,而感到欣慰。再者是为父辈感动,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他们拼尽一切,只为孩子能有更好的发展。

对于教育方法的不满,学生只是会考试的机器,没有自己的思想,被考试所压迫。每个人都应有位智者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长处,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懂得自己的专长,从自己的兴趣点,这样会有更高的激情,更容易成功。

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确实,每人都有所长有所短。是时候活出自己了。

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六

昨晚又把“三傻大闹宝莱坞”温习了一边,感触良多,一个简单的想法;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这样完全不受限制,工作即娱乐。

电影中因主人公而改变的莱恩在面试时说了一句让我惊讶不已的话;“断了两条腿才让我真正的站立起来,断了16根骨头才让我获得这样的态度,所以我不改变。”于是面试主考官在连连惊讶的神情中叫回了莱恩并说:“你是我25年来见过的无数的面试者中最出众的一位,年轻人你是从哪来的,我们来谈谈薪酬。”

影片中主人公的几番说话也久久的在脑中翻腾,我不得不将他的话转化成自我的语言珍藏起来,“追求卓越,成功将不期而至。”

在现实制度不变的洪流中,上学,听课,考试,拿文凭,找工作,我们一向在重复着机器干的活,而自我的喜欢的事物却总是在父母、教师、外人或有形或无形的打压下,渐渐消失,在不断地压力给养下,我们不在有那清澈,灵性的眼神,取而代之的是浑浑噩噩毫无颜色的呆滞,我们不在兴奋不在激动,不在因为对学习对知识的好奇而幸福不已,代替它的则是为了考试而不眠不休的背书,不眠不休的做题,然后为了拿证而不得不死K那些恨不得撕的稀巴烂的课本。真为这个制度悲哀。就算空发挠搔到头来父母又会说:“这个制度就是这样,你要不想被他吞没就先学会适应。所以学习期间你要拿下越多越多的证,然后工作上工资就能够比别人多得多。”事实上他们是对的,并且相当正确,因为整个社会都是这样

可我不禁要问这样学习出来的人欢乐吗?背负着为找到一份工作的精神负担,又怎样能学习的好。又怎样能真正放得开。

可是没办法,大家都精神有问题的时候,如果你精神正常,那就是你的悲哀了,因为在他们眼中你就是不正常的。

但凡有成就的人都是不安于现状、都是敢于向制度向权威挑战的人,并且他们身上总有那过人的精神力量和超强的抗压本事。所以他们的成就必定向流星般耀眼,即使短暂却能让人心驰神往。

我感到庆幸有一个疼爱自我的父母,但同时也感到悲哀,因为他们给我了很多压力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我完成了这个时代赋予给我们的基本教育义务。从小得到的就仅有好好学习考试要考好,分数要高,然后就是考上一个好的高中之后继续重复一个好学生应当有的作风,上一个一流大学,最终就应正那句不知何时说起的话“毕业即失业”

做自我不喜欢的事,学自我不喜欢的课,就自我都不明白是什么的业,有意思?!父母教师的答案是肯定的。

也不明白从什么时候起我一向迷惑着,一向想着自我为什么出生?为什么读书?为什么学这些不感兴趣的垃圾的东西,考那些个无聊的证。成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好想超越自我,打败自我,创立并构成一个自我的思维然后走自我的路去成功。

有时候我也突发奇想自我的妈妈为什么不是那种“超级”妈妈,叫自我的儿子想上大学就上大学,不想上大学就不上大学,决定全在儿子手上,并且对儿子说,“不管你做什么选择,妈妈都支持你,”羡慕啊!

于是中国的童话大王郑渊洁走出了自我不一般的成功之路!可见家教对一个孩子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回头想想自我的父母也不容易,也许当他们看见其他有钱的父母能给自我的孩子供给更能成功的环境时是不是也在心里懊悔自我当初为什么不努力,不能像别人一样给予自我的孩子同样的东西呢?!所以也就在无形之中把社会、人性中的一些不好的东西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了儿女们。就这样忽略的我们是否欢乐的感受,是否真正喜欢学习的想法,这就如同影片中主人公的另一位好友明明喜欢摄影却非要和工程师结婚。可是幸好咱们的主人公魅力四射,让他的好友放下的原先的胆怯,真心的请求他的父亲让他去学习摄影。并且成功的成为一位杰出的摄影家。

写到这我的迷惑也无形的再添一分,摆在我面前的,我能看清的路有三条,第一,真心的去和会计恋爱,并且终生为它执着,或许能学有所成,拿到大家都梦寐以求的注册证,到一个公司做我熟悉的事,拿到几十万应有的报酬。然后到了必须年龄去完成另一个必须的任务。

第二,放下此刻的无奈,努力寻找着自我心中所爱,然后让人生不再暗淡,这条路的成本很大,代价也很高。但却是欢乐的。同时也是心酸的。第三,和会计坚持忽远忽近的距离,在保证饭碗的前提下,努力寻找所爱,当真正找到的时候立马放下,这条路貌似也是最合理的一条。

看似很清晰的三条路,也明白最好的一条是什么但就是没有去选择的冲动。或许已经被压的再也弹不起来了。不管怎样吧,进取地思考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答案,带着疑惑继续上路。

期望能有主人公那样的结局。

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篇七

之前从未看过印度产影片,当看完这部被无数人推荐且评价极高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情节紧凑、扣人心弦、主题鲜明,讲述了亲情、友情、爱情和对教育的探讨,整个观看过程中笑声伴随着眼泪,开怀过后又陷入沉思,真没想到宝莱坞也能拍出如此优秀的影片,这部片子不仅改变了我对印度电影的成见,片中大量印度绝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传统的场景,也让我改变了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偏见,至少让我对这个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产生了兴趣,因此该片的成功不仅在于有一个好剧本一群好演员,更是重要的是它是一部很好的印度文化宣传片。

回到本文的主题探讨——关于教育的意义,这也是本片让人笑过之后带来深思的话题,结合这么多年来自己的学生经历以及片中集中反映的一些问题,我有如下几点想法:

一、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创新。片中的主角兰彻从来都不是个墨守陈规的学生,他讨厌死记硬背公式理论,追求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为此他在老师的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另类分子”,多次被请出课堂,可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却能每年考试成绩拿第一,敢用小轮摩托车运送重病患者去医院急救,勇于开拓思维用汽车电瓶供电,自制助产器帮主任女儿接生,最后他还成为了拥有400多项专利的著名科学家,如果他是像“消音器”那样所谓的“好学生”一样,绝不会有勇气做出这些反常规的事,到最后估计也就泯然众人矣了。

反观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何不也是培养千人一面的流水生产线模式,教学不能离开大纲,考试连主观题都有标准答案,学生的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全被限制得严严实实,如果有胆敢挑战这个体制或者老师“权威”的学生,即使他是天才,也会因为不符合“标准”而被生产线淘汰。相信在学校大家都有被要求将一篇文章分段写段意或者归纳中心思想的经历,这些都是有标准答案的,我一直认为这是件非常无聊的事情,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分段这种事本身毫无意义,为什么要求每个人都按标准答案去理解,好好的一篇文章不去领会它的精神内涵和学习遣词造句,死背这种答案有什么用?这完全是扼杀自主思维的行为,也让语文变得十分枯燥乏味。即使是到了大学,这个所谓崇尚精英教育的地方,所能够容忍的创新思维也非常有限,一些老师经常鼓吹自己如何开明,能够广开言论接受不同的意见甚至是挑战他们的观点,但如果你真的因为某个问题提出与之相左的看法,结果通常都是他们不会给你辩论的机会,一句“你先坐下!”,然后开始bla bla想要“规范”你的思想与之保持一致,好像不这样就不能体现他们的权威似的,这样的教育环境,难怪中国近现代都出不了思想家。

二、教育的意义不是追求排名。片中的威严古板的主任教育新生的第一句话都是“生命就是一场竞争,你的成功就意味着别人的失败……”之类的,印象最深的场景是兰彻被逼给大家讲工程课时在黑板上用他朋友的名字随便造了两个词,然后让大家在30秒内找到答案,当大家找不到时他问大家,刚刚有谁在看到这两个新名词查资料时有学到新知识本身的兴奋,还是都因为要限时与他人竞争而在努力?回想我们的学生生涯,几乎无时无刻都与排名有关,排名决定在班上的座位,决定考场号,决定是否能够升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等等,因为残酷的竞争带来压力,压力产生学习的动力,我们学习文化知识主要是为了追求一个好名次,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所谓的领先地位,试问有几个人真正是为了提升自身而在求知呢?在大多数人眼里,好好学习就是为了取得好名次,这也就造成了名次靠前的同学高处不胜寒,压力越来越大,生怕别人超过自己,排名靠后的同学自暴自弃,灰心气馁,酿成了许多本可避免的悲剧。就像片中主角说的,学校是用来求知的地方,不是压力工厂,学习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而且能给人带来快乐的活动。

三、教育应该教人勇于选择自己想走的道路。片中的另一位主角FARHAN,从小酷爱野生动物摄影,无奈其父逼其学习工程学,希望他成为一名工程师,他在学校里的成绩一直排名倒数,后经兰彻点拨和鼓动,他勇敢地向父亲摊牌,表明自己的想法以求父亲理解,最终其父支持了他的选择,他与父亲相拥而泣……这一幕儿子与父亲的对话非常感人,也让我感触良多。很多人的人生道路其实并不是他自己选择的,很多时候通常是父母为其一步步安排好让他走,父母们或为了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或为了儿女将来能有个他们认为的好前途,所以不论子女本身是否愿意走这条“规定路线”,连哄带骗连拖带拽也一定要其符合自己的期许,当然不能说他们的一片好心是完全错误的,但我认为基础教育,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然后选择与之相关的专业去发展,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能从事他喜欢的事业,那必定是事半功倍的,而且会让人乐在其中,相反他如果因为厌恶而抵触地去学习和工作,那是对这个人才和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欧美人老说的“follow your heart and be happy”,也是类似的含义,根据本心去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是福是祸将来都不后悔,这样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

说这些并不是要全盘否定现行的教育体制,毕竟在这个体制下仍然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中国有其特殊的国情民情,所以外国的有些做法固然好,但拿到中国来就并不见得一定适用,教育体制改革已十年,教育部称这个改革失败了,看来还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搞不好还要重新投石问路,我们既不能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全盘否定改革,也不能盲目冒进瞎折腾妄图一蹴而就,希望将来越来越好,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带来的7篇《看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范文。

本文地址:看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精彩7篇https://www.taiaicai.com/zuowen/96284.html
  • 下一篇文章: 返回列表

    上一篇文章: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精彩3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文章《看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精彩7篇》为政府机关网站发布,版权归原平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文章《看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精彩7篇》仅代表原平台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网友提供大量招考资料,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