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爱才,小孩教育,优秀作文。

杜甫当官的经历

时间:2023-11-10 08:21:28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杜甫字子美,号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他是唐代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杜甫最擅长写诗,他的诗作形式多样,手法多样。正是杜甫的诗作手法和技巧,推动了唐诗的发展,他也被誉为“诗圣”。

杜甫当官的经历

杜甫被任为河西县尉。杜甫在长安求仕近十年,才得到了这个官职,他没有接受。不久杜甫接受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任职,直到潼关失守,长安攻破,玄宗仓皇逃往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肃宗)。

当时经历战乱后的杜甫听到肃宗即位的消息,北上投奔肃宗,不幸被叛军所俘,押送到长安。至德二年(757)四月,杜甫终于逃出长安,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宝鸡)。见到肃宗时,杜甫已经麻鞋破烂,布衣露肘。

肃宗授他左拾遗一职。之后因房琯事件,触怒了肃宗,差点丢了性命。闰八月,杜甫回鄜州省家,写了《羌村三首》《北征》等诗。

十一月,携家眷返回长安。至德三载(758)春、夏杜甫在长安任左拾遗,与王维、岑参、贾至等人交往唱和。六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幸被叛军所俘,押送到长安。

乾元二年(759)春,四十八岁的杜甫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行为,感慨万千。这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从此,杜甫永远离开朝廷。

杜甫诗歌的重要主题

爱国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

他具有强烈的关注民生和社会现实的忧国忧民情怀,是杜甫被称为“诗圣”的原因之一。他青年漫游时期表现出的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报国的豪情壮志。中年时期谏君、忧国,关心民生疾苦。晚年虽远离政治中心,诗作仍句句不离国家和人民。

爱国思想创作主题贯穿了杜甫的一生。安史之乱期间是杜甫大量创作爱国诗歌的第一个时期,这些记录史实的诗歌奠定了杜甫“诗圣”的历史地位。

杜甫诗作的表现手法

1.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杜诗情思、艺术兼顾,他提炼情感思想,重视辞藻,诗风多变。但其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是写实。他严格地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真实地叙述,反映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全貌,同时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

这种用现实的笔法把一个时代写进自己的作品,“以史入诗”“以诗为史”。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就在于他具有写实的手法,提供了史的事实,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画面。

如写杨氏兄妹的奢侈生活的《丽人行》;写途经骊山所见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紧密结合时事,全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2.杜甫的诗表现手法多样

《前出塞》、《后出塞》、《石壕吏》、《无家别》、《垂老别》等,用寓普遍性于特殊性之中典型的手法。《枯棕》、《三绝句》等,用带有象征意义的比喻的典型的手法。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驱竖子摘苍耳》)则用贫富对比的手法。还有白描勾勒的方法,瘦语(不用辞藻)盘空,委婉曲折等。

3.实现内容、体裁的集大成

杜甫文学创作的内容、创作形式多样,被称为“集大成者”。杜甫全面继承前代诗歌的所有的题材走向,从时事政治到百姓生计,从战争写到大自然,从绘画、音乐写到建筑、农业,几乎涵盖包括社会与自然的整个外部世界,并与自身的内心情思结合无间,内容包罗万象。

各种题材,他熟练运用。七律被后人奉为丰臬,最先将“狭义当句对”引入七律。五律结构复杂多变,把五古叙事大篇与歌行体的开合纵横,施之于五律之中,声调平仄、押韵,一韵到底。

创造了“组律”和“拗律”等新的律诗形式,在七古和排律方面,杜甫完成了各种体裁的唐诗的集大成工作。

本文地址:杜甫当官的经历https://www.taiaicai.com/jiaoyu/9444.html
  • 下一篇文章: 孙权在哪里定都

    上一篇文章: 王叔文是王安石吗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文章《杜甫当官的经历》为政府机关网站发布,版权归原平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文章《杜甫当官的经历》仅代表原平台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网友提供大量招考资料,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