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爱才,小孩教育,优秀作文。

苏轼的人生经历

时间:2023-10-21 08:42:17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颠沛流离。但苏轼为人从容,不管是什么样的境遇,都能做到随遇而安,并在生活中随时发现生活中的美,写下诸多名作。

苏轼的人生经历

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但他却超越了个人悲哀,与命运达成和解。他豁达乐观的处世哲学隔着千年时光,仍能给人们带来慰藉。

苏轼生于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嘉佑六年(1061年)就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治平二年(1065年),苏轼还朝任殿中丞。后因父丧回乡守孝。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被任命为杭州通判,后又历任密州、徐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年),刚刚就任湖州知州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抓捕回京,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逝后,苏轼被重新启用任登州知州,到任不久便被召还入朝,先后升任为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由于朝中新旧两党的攻击,苏轼屡次请求外任地方官。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外任杭州知州,随后苏轼又相继出知颍州、扬州。

元祐七年(1092年),苏轼再次被召还入朝,相继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批准了苏轼求出知边郡重镇的请求,命苏轼任定州知州。

元祐九年(1094年),章惇、安焘等变法派人士上台执政,苏轼成为被打击对象,苏轼遭遇五次贬官,相继被流放至惠州、儋州居住。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北返,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病逝于常州,被葬于汝州郏城县钓台乡上瑞里嵩阳峨眉山(今河南郏县三苏坟)。南宋时期,宋孝宗时追谥苏轼文忠,特赠太师。

苏轼的老师是谁

是欧阳修。

苏轼与欧阳修皆是北宋文人的杰出代表,苏轼是欧阳修门下高徒,亦是他看好的后起之秀,欧阳修则是苏轼敬佩的文学前辈与老师。

他俩既是亲密的师生,又是互相钦佩的文学挚友,苏轼与欧阳修共相识十六年,为后世流传了许多美好的故事以及丰富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苏轼为怀念欧阳修所写下的文字,更是情感深切。

公元1057年,他担任了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大力矫正当时险怪奇涩的“太学体”文风,提倡平易畅达的诗文革新。唯真伯乐能识骏马,风华正茂的苏东坡脱颖而出,成为承继他衣钵的北宋文坛又一高峰。同时登第的还有苏辙、曾巩等人。

苏轼的作品有什么影响

苏轼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留给我们有四千多首诗、近三百首词和一些优美的散文。

1、散文的影响

苏轼的散文贯彻了文革新远动“明道”“致用”的主張。他的政论文直接用来抒发政见,批评朝政。

《教战守》是其中思想性比较高的作品,作者在文章中,反对北宋朝廷岁贡百万向辽和西夏求和的屈辱政策,并进一步指出侵略者的野心不会滿足;“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所以他强调“天下虽平,不敢忘战”。

引用历史教训说”“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厥而不复振”。所以主张教民以战守,作好充分的准备来打击侵略者。这些主張在当时是彻合时弊,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2、诗的影响

苏轼在创作诗借物抒情的同时,又对事物往往带有某种哲理性的了解和议论,这是宋代理学对诗人的影响,也是宋诗的一个特点。

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对事物的观察,能把握景物的特征,进行入微的描写,所以诗中的情景十分融合,用的比喻巧妙生动。

苏轼由于他的接近人民,同情人民,以及他的世界观中积极的一面,使他的不少作品推进了诗文革新远动,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得到杰出的成就。

苏轼开拓了诗词的境界,打破了诗和词的界限,创造了新的刚健的风格,写出了具有思想性的作品,提高了词的地位,使诗文革新运动贯彻到词这一这文学样式里去。因此,在词的创作上,苏轼是北宋最杰出的作家。

苏轼是个全能作家,他的作品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最突出的是雄健豪放。他以自己丰富创作的实践,最后完成了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他的诗文代表了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一般地说,他的优秀的诗词和散文反映的社会生活比较广泛深刻,具有社会意义。

3、词的影响

在词的发展上,他摆脱了音乐的束缚,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

苏轼扩大了词的内容,赠序、记事、抒情、说理,只要可以入诗的他都可以入词,彻底打破了诗词的人为界限,一扫那种认为词注定要“织巧婉约”的文学正统观念,进一步转变了词风;给南宋以后辛弃疾一派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使词得以进一步发展。

本文地址:苏轼的人生经历https://www.taiaicai.com/jiaoyu/8170.html
  • 下一篇文章: 李贺是诗鬼吗

    上一篇文章: 岑参是什么派诗人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文章《苏轼的人生经历》为政府机关网站发布,版权归原平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文章《苏轼的人生经历》仅代表原平台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网友提供大量招考资料,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