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爱才,小孩教育,优秀作文。

郑和和郑成功谁厉害

时间:2023-10-04 08:35:26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无论是郑和孩子郑成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郑和与郑成功都是明朝人物,有些人会以为他们是一个人,其实不是,他们完完全全是两个人,而且都非常有名气。

郑和和郑成功谁厉害

郑和是明朝初期的人物,出生于1371年,是明朝甚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原名其实叫马和,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从这以后,他就开始叫郑和了。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郑成功出生于1624年,比郑和真正晚了二百多年,所以这俩人压根不可能有什么交集,千万不要弄混了。

郑成功原来是中国南明政权的大将军,也是个厉害人物,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能,在觐见皇帝的时候皇帝更是喜爱的不得了,后面因为郑成功家族和自己表现很好,被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郑赐姓”、“郑国姓”、“朱成功”。

1661年,郑成功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第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并大力发展生产。

郑和是明朝初期人,郑成功是明末清初,两个人相处两百多年;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两个都是历史名人,都对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

为什么说郑和是文明的传播者

凡属交往,不论官方民间,就必然有思想文化的传播碰撞与渗透交融,换言之,就是文明的传播。其结果,先进文化唤醒和改变了落后的文化,从而推动和加速了人类的文明进程。

十五世纪的我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发达最文明的国家之一,而郑和下西洋所访问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尚处于蒙昧蛮荒时代,他们大多是一个城邦和部落,不是现在行政意义上的国家和地区。

从记述郑和下西洋的《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看,文明发达的国家地区不多,并且,我国和其中一些国家地区早有交往,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把我国人称为汉人或唐人,足见大汉王朝和大唐盛世在世界上的影响,他们向往当时的我们国家,向往中华文明。

郑和秉承明成祖“敷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之旨,向西洋诸国和地区带去了先进的中华文化,带去了宋朝精美的手工艺品及各种特产,带去了文明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大开眼见,爱慕之至。

同时,郑和下西洋也了解了各国文化和风物,也带回西洋文明,促进了中华文化和东南亚、西亚以及东非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据载,仅永乐年间来宋朝朝贡的国家和地区就有三十多个,足见中华文明在世界上所受的尊重和影响。郑和船队访问过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至今还存留着各种纪念郑和的遗迹和传说。

在东南亚一带有很多以“三宝”冠名的地名、寺院和物名,有些地区把郑和奉若神灵,顶礼膜拜,可见郑和在国外的影响力。

郑和下西洋的具体历程

郑和懂兵法,有谋略,骁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和独到的军事理解。

郑和年少时就跟随蓝玉将军在军中长大,成年后饱经战火洗礼,随朱棣参加了数次重大战役,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被朱棣视为心腹。

也正因如此,朱棣授予了郑和“钦差总兵太监”军衔,将两万余名官兵交给郑和指挥。郑和也不负众望,在随后的七下西洋中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1405年),大明水师造了62艘长44丈,宽18丈的大船。

朱棣命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率士兵两万八千多人出使西洋,先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后向爪哇方向南航。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在郑和回国十几天后,稍作休整后,就动身进行第二次远航。

主要访问了占城、爪哇、暹罗、满剌加、锡兰、古里等国。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此次出海除了郑和的船队,还有姚广孝、费信和通译马欢跟随一同出行。

先后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

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今孟加拉)方向出发。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1431年)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出使过的城市和国家共有36个。

本文地址:郑和和郑成功谁厉害https://www.taiaicai.com/jiaoyu/7397.html
  • 下一篇文章: 刘备有几个儿子

    上一篇文章: 貂蝉是谁的老婆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文章《郑和和郑成功谁厉害》为政府机关网站发布,版权归原平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文章《郑和和郑成功谁厉害》仅代表原平台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网友提供大量招考资料,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